深圳市建筑工务署:基于BIM的政府工程建设智慧管控平台项目
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简介    
    

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为市政府直属正局级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,实行两级组织的管理架构,内设11个机关处室,下设4大直属中心。主要职能有:负责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(水务和交通工程项目除外)的资金管理、前期审批事项报批、招投标管理、预决算和投资控制管理,政府公共房屋本体结构性维修工程的监督管理,对部分适合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代建制。截止到2021年08月,历年累计管理项目超600个,总投资超千亿,建筑总面积超5000万平方米。



     
 
项目建设难点   
    

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的业务呈现“四多一长”。一是项目多:工务署负责建设管理的政府工程项目超600个,而且项目呈剧增趋势,工程建设管理任务繁重。二是投资多:全署负责的项目涉及年总投资近百亿元,呈逐年增长趋势,历年累计总投资超千亿。三是环节多:管理职权涵盖前期设计、工程发包、现场管理、材料设备选用、竣工验收、项目结算、维修保修全过程管理。四是参与方多:包括设计、施工、监理、材料设备供应商和各专业分包商。五是周期长:一个项目从前期到结算往往历时数年。随着政府工程建设业务的不断扩展,工务署先后建立了各类信息化系统。但由于此前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,独立建设,导致上线的系统功能不全,覆盖的业务范围存在遗漏;数据缺乏统一的标准,不能共享,造成数据的重复录入,用户体验性差。由于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,系统的数据不能辅助署、中心各级领导进行管理决策,增加了基层人员大量的手工汇总工作

解决方案 业务全景规划    
    

以政府工程建设全链条为主线,以参与建设各方的业务场景为基础,从用户层、应用层的维度,梳理出了工务署的业务全景规划。



   3.3.png  
解决方案系统全景规划   
    

基于业务全景规划,结合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信息化建设规划的要求,从标准建设、硬件支撑、基础管理、业务管理、应用展示、系统集成的维度,梳理了全署信息化系统功能的全景规划。



   2.2.png  

解决方案 项目建设总体思路
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图片3.png  
应用概况廉政监管系统   
    

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,构建廉政风险预警模型,在工程管理流程中嵌入电子探针,实施廉政风险监测、预警、处置的闭环管控,推动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。



      4.4.png  
 
应用概况决策分析系统   
    

融合项目设备、质量、安全监测点、BIM模型数据,结合支付、投资、招标、履约评价、廉政预警等业务模块数据,通过可视化、指标化、图表化,形象直观地展示各类业务运行情况,对全域数据的实时监控, 掌握政府建设工程全局动态,为指挥中心统一调度,提供重要技术和数据支撑。



     
 
应用概况统一门户   
    

将全署分散的业务系统集成,制定统一的接入标准、UI页面规范,实现了统一界面、统一身份认证、统一数据办理、统一权限管理的四统一。



     
应用概况 “e工务”APP    
    

通过建设“e工务”APP管理平台,为全署政务办理和工程业务管理提供的统一移动管理平台,支持参建各方的线上联动,实现了业务办理的移动化、标准化。

10-2.jpg

    
应用概况智慧工地联网监测   
    

参照住建局智慧工地纳管范围及要求,对建筑工地视频监控、参建单位刷脸考勤、环境监测、车辆进出、配电箱、塔吊和升降机运行等情况进行联网,同时引入工务云图、倾斜摄影技术实时监测施工现场,为工地质量安全保驾护航。



     
应用概况 进度管理   
    

按照工期倒排、节点管控、模板管理、分级预警、动态调整的思路,实现了进度计划编制、填报、变更、预警的闭环管理。



     
应用概况BIM模型管理   
    

利用BIM轻量化引擎技术,实现了BIM模型等成果的规范上传、审查、查看、集中管理,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,简单易用。



        
 
       

利用上传工程管理平台的BIM模型,结合质量/安全问题定位等业务,实现了工程业务管理过程的可视化。



   5.5.png  
应用价值   
    

1.通过基于BIM、大数据、智能感知等技术的全过程协同管控平台,以业务标准流程再造与信息系统设计建设双融合,显著提升政府工程管理的标准化、精细化、可视化、智慧化水平

2.根据工程建设全过程业务特点搭建移动协作架构(e工务),改变工作模式,全面提升工作效率

3.通过“六预警”模型和“廉政天眼”,建设“业务全覆盖、过程全记录、结果可追溯”廉政风险防控的新模式

  • 0755-86165756